作者:胡睿 审核:徐峰 上传:陶陶 发布:唐 莹
本次征文活动历时8个月,共计309所高校参与,覆盖国内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德国等国外大学。共收稿3267篇,其中包括2471篇本科生论文、796篇研究生论文,经过形式审查、软件查重和专家初评、复评、终评等环节,最终产生特等奖论文3篇,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一等奖论文各10篇、二等奖论文各20篇、三等奖论文各30篇,优秀奖论文30篇。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在致辞中指出,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是我国版权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该活动调动和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自2008年创办以来,参与征文活动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参赛水平逐步提高,活动内容逐渐丰富,组织工作日益完善,影响力大幅提升,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颁奖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北京互联网法院、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等10家单位联合启动了“中国版权英才计划”。该计划以版权精英人才培养为主线,坚持学术人才和实务人才两大培养方向,促进高等院校与龙头企业、法律实务部门、政府管理部门等相关机构的融合互动,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学术研究和实习实践,为我国版权事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颁奖仪式后还举办了获奖作者主旨演讲和学术交流活动,青年学子、专家学者、企业法务、资深法官等围绕网络直播中的著作权法律问题和新技术背景下的著作权法律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和学术交流。
我校获奖学生胡睿、法学院党委书记徐峰、指导教师孙家农应邀参加会议,与其他获奖院校的师生就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学科竞赛指导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友好的交流,展示了我校的办学效果,也发现了与优秀院校在人才培养层次、对外交流路径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会后,徐峰一行还走访了成都铁路中级法院、盈科律师事务所(成都)等单位,与在成都工作与读研的往届法学专业毕业生进行座谈,并就筹备法学院四川校友会等事务进行洽谈。
近年来,我校法学专业以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为目标,高度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养成,长期鼓励、大力支持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和学术征文活动,近年来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今后,法学院将继续坚持学生专业培养与课外学科竞赛紧密结合,丰富育人层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法治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卓越法治人才。